看照片、看圖說故事已經成為了現今的趨勢了,文字表達仍然是世界上溝通最重要的媒介。我和兒子喜歡共讀有大量照片、圖片的兒童雜誌,文字內容不需佈滿整個版面但一定要有。這期親親自然雜誌又將給我和兒子滿滿的自然知識,和兒子共讀時,部分內容連結到我們現有的生活知識,我們一邊回憶著那些生活中、旅行過的地點和海曾經碰面的日子、玩水的實驗與遊戲、共讀跟水有關的繪本…
這期有海岸小精靈精裝+平裝別冊,還有一本非常大本的的潮間帶大書,附有貼紙可讓孩子互動。
1.《親親自然-海岸的小精靈》開箱
看到這期的包裏和我的剪刀相比,就知道真的來了一本大書!
字體和照片都是放大版,很適合和家中幼兒一起看。
帶去班上和同學分享、講故事活動時拿出來也很好用呢!
2.本期內容
一、精裝本
▶︎岸邊植物
當我們閱讀到這頁時,看到了馬鞍藤的照片,我隨即想起2020年11月時我和兒子參加了一場在嘉義布袋好美里淨灘活動。
當時看到了馬鞍藤在沙灘上蔓延、岸邊附近種植了木麻黃當防風林,還好有這些木麻黃,這片沙灘才能夠延緩消失危機。
看到沙灘上遍布的垃圾,不禁讓人心痛。
▶︎海岸地型
▶︎海岸生物
▶︎海邊訪客
我們在海邊常能看到許多水鳥,這裡是水鳥的家,牠們在此覓食、棲息。
我們全家曾在台南台江搭船遊台江,一次在遊紅樹林綠色隧道、一次是大員港生態濕地。
在紅樹林可以見到許多在此棲息的鳥類、紅樹林內植物、討海人的生活、感受先民湧渡黑水溝驚濤駭浪情景
地球上的生命依賴海洋,海洋是生命起源,愛護環境人人有責。
二、平裝別冊
▶︎寄居蟹阿吉搬家小故事
寄居蟹長大了要換殼,沙灘上沒有貝殼只有成堆的垃圾,看到寄居蟹背著垃圾當家,更讓人難過萬分。
下次到海邊不撿貝殼,改撿垃圾。
如果你家中有多餘的貝殼,可以寄給觀光局東管處台東管理站小野柳自然教室收,電話:089-281238,950台東市松江路一段500號。
寄出前別忘了確認是否可以寄喔,我在今年2021年8月看到還有在募集貝殼,所以近期應該都還能寄,寄出前別忘了整理一下、挑選一下合適的貝殼再寄出。
▶︎猜猜我是誰
有趣又好玩的謎語,多唸幾遍感受語言樂趣。如果小朋友還猜不出來,可以請他看書中插圖喔。
▶︎好吃的海苔
▶︎咱來唱台語
台語單元是我最喜歡的單元之一,雖然我自小就在台語的環境長大,還是有很多語詞不大會唸。這時我就會點開愛台語這個網站來查詢唸法。
親親自然的台語單元是王金選老師所寫的,他所著的台語繪本非常棒,我個人最愛的是《紅龜粿》
▶︎海鳥介紹
▶︎兒歌唱唱
▶︎小手diy
▶︎快樂動一動
在這個章節裡,會看到小朋友動動身體的照片。兒子看了這些小朋友的海浪姿勢也躍躍欲試。
▼《親親自然-海岸的小精靈》
▶︎生活中的波浪型
▶︎海邊守護者-木麻黃
▶︎海洋垃圾哪裡來?
去年2020年帶兒子參加嘉義布袋好美里淨灘活動,活動結束後兒子說:不想再撿垃圾了。
垃圾滿地好礙眼,沒有人喜歡眼前一片髒亂。隨手亂丟、不小心遺落在海裡的垃圾,隨著洋流四處漂流。
親親自然在2020年曾出版過一輯《大家來看戲》,我對書中介紹宜蘭岳民國小學生在某次淨灘撿到一台從日本漂流來的海漂相機事件印象深刻。
在教師李公元的帶領下,這群學生以海漂相機為底本,創作了一齣關於海洋環保的戲劇,盼能獲得社會大眾更加注意海洋污染。
▼翻拍自親親自然雜誌2020年7月號
我們可以從自身做起,減少製造垃圾,親子們可以共同腦力激盪有什麼方式可以減少垃圾,例如外出時自備水杯、餐具、廚餘堆肥。
我個人很推薦一本減低自家垃圾量的實用書《我家沒垃圾:一個加州媽媽的零廢棄生活革命,重新找回更健康、富足、美好的人生》,翻譯本書的譯者尚潔在譯完這本書後也進行了個人實作《沒有垃圾的公寓生活:小空間的零廢棄習作》,這本書也已列入了我的閱讀清單裡。
三、潮間帶大書+貼紙
這期多了一本以潮間帶為主題的大書,還有附上貼紙、一張小張的潮間帶照片,可以讓小朋友玩貼紙。
親子可以一起討論潮間帶小生物們可能會在潮間帶的那一處。
兒子很興奮的騎著他的歐兜拜載著潮間帶大書移動到客廳。
這本大書其實很適合拿來做團體教學、頁面打開來可以站得穩穩的也可以拿來放在家中閱讀角,搭配相關繪本一起來共讀。
兒子撕了一張貝殼貼紙說要送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