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yan出生後,我極少讓他看電視、手機、電腦。
在還沒上學之前,我幾乎天天帶他出遊,住家附近或是到其它區域遊玩。
傍晚時會讓他看卡通,當時較常看的卡通是汪汪隊、波力、佩佩豬,有限制看電視時間。
到了Ryan3歲上小班,我們那時搬家,當時我心想我們一家其實使用電視的時間不多,干脆把第四台停掉。
Ryan上學後白天時間在校自然是有事可做,較沒有機會長時間接觸3C。
從學校放學後到晚上9:30回房準備就寢,其實能運用的時間不多,要接觸3C機會自然減少。
當然孩子如果想看個卡通是可以的,但要限制時間,這點要和孩子約定,不是毫無節制的看。
家務
還記得Ryan剛上小班那幾日,晚餐結束後居然搶著洗碗,真是讓我太驚訝了!
可惜曇花一現,後來要他洗碗比登天還難。
倒是晾衣服,偶爾他心血來潮,不只晾自己的,還會幫晾爸爸的。
為了讓他晾掛衣服,我隨機拿了條鋁棒橫放在洗衣間,對兒子來說高度剛剛好。
待他掛好後,我再將他桿上的衣服拿到陽台,鋁棒就可以放回原處直立收納啦。
戶外活動
Ryan剛上小班那年,我通常都是下午四點去學校接他。
回家後我們整理一下書包,準備好外出的水、點心、衛生紙就準備騎腳踏車到住家鄰近的自行車道遊玩。
當年一起玩耍、騎車的小朋友還沒上小學,所以我們那一年放學後都是在騎腳踏車。
因為有朋友一起練習,兒子在3歲時順利拆掉輔助輪,接近4歲時終於可以不用幫他扶著騎車了。
玩具
Ryan玩玩具時總是很專注,在他4歲迷上組裝樂高這類小型積木時,常能自己一個人看著說明書組裝。
由於積木越來越多,後來在阿嬤的贊助之下,獲得了一座透明的收納抽屜鐵櫃(類似樹德的)
後來我將我和兒子一起整理積木零件的過程記錄下來:樂高零件收納
遊戲
Ryan在家時,有時不一定是靠玩玩具打發時間。
像他有時覺得推行李箱很好玩,在家推行李箱,還要帶上他的小兔子布偶。
他還有玩過洗衣籃,這類他自創的遊戲,也是他的專屬樂趣。
玩桌遊也是一種遊戲方式,還能腦力訓練呢!
親子共讀
在各大圖書館、育兒專家、童書出版社的推波助瀾之下,當今親子共讀、閱讀的風潮較我小時候比率增加了2、3倍之有。
遙想我小時候,父母帶我去圖書館的次數應該不到5次吧。
當時學校也沒有推廣閱讀、更別說有故事媽媽、說故事姊姊這類型職業了。
現今閱讀已成為一種時尚,童書的內容、出版量,品質優良的還真不少。
和兒子認真進行共讀的這5年來,我也從童書得到了很多樂趣、知識。
出遊
我其實是很喜歡待在家的人,有了孩子之後,出遊次數簡直是我孩堤時期的好幾十倍。
不是說我的父母不愛帶我們出遊,是因為爸媽在假日常常也有工作,常常只休息一天。
感恩父母辛勞養育我~
我帶孩子出遊,常常是去公園、爬山、博物館、科工館、史博館、自行車道這類不用花費太多金錢的地方
如果有其它小朋友加入,小朋友的放電效果會更好。
當天遊程結束,回到家或飯店時,通常也不太會花太多時間看3C,甚至能比平日上學還早早入睡呢!
學才藝或上安親班
現在小朋友的才藝班、親子活動蓬勃發展。
還沒上幼兒園的小朋友可以去參加圖書館免費的聽故事活動、各大親子館、家庭教育中心舉辦的活動。
或者付費參加史博館、科工館、美術館、私人奧福、說故事姐姐、音樂、跆拳道、劍擊…等類型活動。
複習功課、寫作業或才藝複習
我兒就讀的幼兒園極少有功課要寫,大多是節慶時會有畫畫這類簡易學習單,一學期出現類似功課的次數不到3次。
如果有上才藝的小朋友,可安排陪著練習。
我兒有學鋼琴,因此我每天陪他練習。
從一開始陪練,到目前我們會分別練習,但都在同一個房間。
目的是為讓我兒知道,媽媽也有在認真學。
園藝
讓孩子自己親手種植物,上圖為兒子從學校帶回家的米豆。
兒子去年在學校種了米豆,原本還只是個小盆栽。
當他帶回家時,我們就安排了要將這盆米豆帶回鄉下阿公家種植。
當然這過程也是由兒子本人親自進行。
後續米豆越長越茂盛,我也有帶他回阿公家進行採收。
如果家裡沒有菜園這類空間,只要有一個小陽台也可以玩園藝。
例如我兒很愛玩噴瓶,常常裝水要噴洒。
我都讓他去噴陽台植物,洗葉片、澆水。
玩實驗
2021年學校停課時,我們在家玩了好多科學實驗。
當年我真是十八般武藝,幾乎樣樣都拿出來用了。
為的就是讓兒子有事可做。
藝術
藝術類型的活動,也是在2021年停課那年玩了很多。
現在回顧當時的照片,我還是覺得活動很有趣呢!(稱讚一下自己)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