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投洋平埔文化園區25.JPG

海拔僅有18公尺的巫女之山,歡迎帶幼兒來感受傳說飛番疾如風的速度登山。

在望高寮步道,獲得三等三角點徽章。

在北頭洋山,一下子就和一等三角點見面。

清洌甘泉流入荷蘭井, 滋養放牧之地。

在飛沙崙上,觀察地殼變動。

到茅草屋搭建的公廨,探訪拜壺民族的祭祀文化。

 

開車來訪的遊客們,建議可以將車輛停放在北頭洋五府千歲宮。

我們今天是從北頭洋平埔文化園區這裡進來,路小條,路邊不好停車。

園區入口旁為蕭壠勇士,(佳里古名為蕭壠社)。「北頭」在平埔古語中為巫女之意,「洋」則意指有水草宜居的放牧之地,此處有飛番傳說,傳聞部落族人程天與跑得比馬還快,獲得了朝覲天子三次的殊榮。

▼蕭壠勇士

北投洋平埔文化園區1.JPG

一走進去就能看到一大片乾淨草地,白天在周圍綠蔭之下,脫下鞋子踩在青草上感覺特別舒服。

北投洋平埔文化園區41.JPG北投洋平埔文化園區6.JPG

兒子把花圃圍籬當作獨木橋行走,這是他的旅行樂趣。

北投洋平埔文化園區43.JPG

西拉族編織花環多以雞冠花、圓仔花、澤蘭、青葙、檳榔花、甘蔗葉為主。可以帶孩子找找看這些植物種在園區的哪裡。

▼雞冠花&圓仔花

北投洋平埔文化園區44.JPG

園區內有種植燈籠果,果實呈現圓形,金黃色澤,在外層萼葉包覆之下外型就像燈籠一般。吃起來味道酸酸甜甜的,有些廚師還把它當作醋的替代品。

▼燈籠果

北投洋平埔文化園區45.JPG

祭祀阿立祖的地方是由茅草搭建而成,稱為「公廨」。有集會所,群眾聚集之意。

▼茅草屋

北投洋平埔文化園區5.JPG

西拉雅族是拜壺民族,是在壺、罐、瓶、碗、甕等容器內裝水,在壺體的底下鋪上香蕉葉或一 塊石頭,放在地上或桌上,表示神明的存在。關於平埔族公廨的相關知識可參考文化部台灣大百科全書

▼地面有“壺“圖案

北投洋平埔文化園區42.JPG北投洋平埔文化園區39.JPG

展館內牆上陳列著平埔族語、西拉雅夜祭的活動照片。

北投洋平埔文化園區38.JPG北投洋平埔文化園區40.JPG

西拉雅北頭洋聚落有提供當地旅遊行程,可洽總幹事楊振爚0933-628-177。

▼蕭壠社文化小旅遊

北投洋平埔文化園區2.JPG

我們從北頭洋平埔文化園區旁的路往後方走,第一站要先去右側的北頭洋山(番庄),標高19公尺,一等三角點。

▼左側為番子寮山(望高寮步道),右側為北頭洋山(番庄)

北投洋平埔文化園區7.JPG

往北頭洋山(番庄)路上會看到很多果樹,朝著高處走就對了。時值三歲的兒子一下子就爬上去了。

我們爬上去時雜草叢生、乾枯的竹子歪斜在路上,視野上較為雜亂。後來遇到附近居民告知這裡下週要建置步道了,真是可喜可賀。

北投洋平埔文化園區11.JPG

在山上往下看,附近居民多種植果樹為主。

北投洋平埔文化園區16.JPG

乾枯的竹子倒塌,通道僅容一人通行。

北投洋平埔文化園區14.JPG

從山下到一等三角點,帶著幼兒走只花了十分鐘就抵達。對活動力旺盛的幼兒來說實在太簡單了!

北投洋平埔文化園區15.JPG

接著我們往鄰近的番子竂山(望高寮步道)前進。入口處設置了休憩座椅和桌子,有樹蔭遮蔽,假日人不多,適合想求一方清淨的人來訪。

▼番子寮山下休憩座椅

北投洋平埔文化園區8.JPG

▼北頭洋生態健走步道入口

北投洋平埔文化園區9.JPG

北頭洋生態健走步道旁有一荷蘭井,據傳是荷蘭人開鑿。部落耆老說此井水質甘甜、清淨,提供了當時居民民生用水。

▼荷蘭井

北投洋平埔文化園區10.JPG

步道走起來非常輕鬆,以坡面和階梯構成。環境維護良好。

北投洋平埔文化園區17.JPG

黃槿樹葉為菜粿底部襯墊,此一粿樹枝葉茂盛,樹形橫向生長,行經步道很難不被它吸引。

▼百年粿樹

北投洋平埔文化園區18.JPG北投洋平埔文化園區19.JPG

看起來很高,實際爬起來其實不會很累人。

北投洋平埔文化園區20.JPG

景觀平台柵欄上有“壺“的裝飾,象徵西拉雅族拜壺文化。

▼景觀平台

北投洋平埔文化園區21.JPG

相傳兩百多年前某日狂風大作,飛沙襲捲而來,形成沙丘,因此此山又稱為飛沙崙。在瞭望平台上可見無遮蔽的平原,視野相當瞭望。

▼飛沙崙

北投洋平埔文化園區22.JPG

▼從景觀平台往下看

北投洋平埔文化園區23.JPG北投洋平埔文化園區24.JPG

日軍為監視青鯤鯓沿海地區漁港防務,而建造以木材電線桿材質的瞭望台,當地人稱之為「望高寮」。

▼望高寮

北投洋平埔文化園區25.JPG

望高竂旁有一個三等三角點,兒子今早一下子就收集到兩個三角點了。

北投洋平埔文化園區27.JPG

三點三角點旁有一個一等衛星控制點,做為國家測量及工程建設依據。

▼一等衛星控制點

北投洋平埔文化園區29.JPG

下山路段有點陡,請小心慢行。

北投洋平埔文化園區26.JPG

帶著幼兒登番子竂山(飛沙崙)全程走走停停大約花了二十分鐘完成。

北投洋平埔文化園區30.JPG

廟旁牆上有彩繪跟北頭洋傳說、習俗相關的圖畫。

北投洋平埔文化園區31.JPG北投洋平埔文化園區32.JPG

▼五府千歲宮

北投洋平埔文化園區35.JPG

▼北頭洋導覽圖

北投洋平埔文化園區34.JPG

▼民宅上的彩繪

北投洋平埔文化園區36.JPG

聚落裡現在有規劃自行車道,我實際上走了一小段發現沒有明顯路標,對我來說這就是鄉間小路而已。不知道未來會不會設置自行車道路線圖供旅人參考。

▼聚落自行車道

北投洋平埔文化園區33.JPG

心得

台南佳里給我的印象就是一處平原。當我得知佳里有山可爬時備感驚訝,查詢後發現海拔只有18公尺,當下還沒出發就覺得這簡直太容易了。

如果要建立幼兒爬山信心,佳里北頭洋是一處很容易達成的親子登山景點。花半天時間就能夠輕鬆收集兩座山,北頭洋(番庄)及畨子寮(飛沙崙),並且獲得一等三角點及三等三角點徽章。

爬山前或下山後可以順便步行到北頭洋平埔文化園區,園區戶外草地乾淨得宜,又有樹蔭遮蔽,可光著腳踩在青草上接觸地氣。

園區內有種植西拉雅族製作花環、祭拜阿立祖用的植物,圓仔花、雞冠花、澤蘭…等。來到這裡不禁讓我想起在東山的吉貝耍也是蕭壠社群之一,去年夏天曾帶著兒子到吉貝耍,為的是尋找當地洗衣亭,除了洗滌衣服之外,也是兒童夏季消暑之地。可惜那天我們沒有玩到水,當地的阿嬤說水沒有開。我們在村莊裡逛了一圈,看到了好多公廨、西拉雅族意象公仔、兒童在牆上的藝術創作品。還記得我要離開村莊前,還被一位阿公詢問我是哪戶的女兒?他大概以為我是回部落探親的吧。(吉貝耍遊記:https://0rz.tw/mIlRv

北頭洋平埔文化園區

地址:台南市佳里區番仔番(車輛可停放在北頭洋五府千歲宮)

 

謝謝您閱讀拙作!您的讚聲,是我最大的鼓勵。

 

arrow
arrow

    玩童小行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